无码午夜国产视频_日韩呦呦一区二区精品视频_精品性爱高潮在线无码_91综合久久精品观看

基于權力接近與抑制理論的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經典分享

點擊數(shù): / 作者:小鷹 / 2018-01-13
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
作者簡介:牛草林,李旭洋,蘇日娜,內蒙古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牛草林(1967- ),女,內蒙古鄂爾多斯人,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從事公司理財研究。
 
內容提要:本文運用社會心理學的權力接近與抑制理論,采用行為實驗研究方法,研究了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的影響以及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二者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表明:與高管權力較小相比,當高管權力較大時,高管更可能采取大膽積極的決策態(tài)度,更愿意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有更強的風險承擔意愿??紤]了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影響作用之后,研究發(fā)現(xiàn):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低的情況下,與高管權力較小相比,當高管權力較大的時候,高管采取大膽積極決策態(tài)度的可能性會更高,愿意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的程度會更大,風險承擔意愿也會更強;而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情況下,高管權力的大小對風險承擔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此外,附加分析還排除了被試決策時的自信心水平、被試對企業(yè)目前財務狀況的評價以及被試感知的自變量對決策的影響程度等因素對研究的其他解釋。本文豐富了風險承擔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補充了高管權力的研究視角,并進一步證實了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企業(yè)決策的影響作用,為以后公司治理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同時,本文的結論也為企業(yè)如何更好地進行公司治理、高管如何更好進行判斷和決策提供了建議。
 
關 鍵 詞:風險承擔 高管權力 環(huán)境不確定性 實驗證據(jù)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風險承擔是企業(yè)決策制定過程中要考慮的根本性問題,對于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Sanders和Hambrick,2007)[1],承擔適度風險是企業(yè)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Nakano和Nguyen,2012)[2]。國外學者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企業(yè)的風險承擔不僅有利于增加企業(yè)業(yè)績(John、Litov和Yeung,2008; Low,2009)[3-4],而且能夠促進經濟的長期持續(xù)發(fā)展(Acemoglu和Zilibotti,1997; Fogel、Morek和Yeung,2008; Boubakri、Cosset和Saffar,2013)[5-7]。國內學者李文貴和余明桂(2012)[8]同樣提出企業(yè)的風險承擔行為能夠提高企業(yè)競爭力,并最終拉動經濟的增長。高管作為企業(yè)的直接決策主體(陳仕華和盧昌崇,2013)[9],承擔著制定和實施企業(yè)戰(zhàn)略的使命(姜付秀等,2009)[10],因而企業(yè)的風險承擔行為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高管的意愿(Li和Tang,2010)[11]。那么,高管是否愿意承擔風險則成為了值得關注的問題。權力是高管決策的基礎,較高的權力使高管更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企業(yè)的決策活動(Eisenhardt和Zbaracki,1992)[12]。已有研究表明,權力會使個體更容易冒險(Anderson和Galinsky,2006)[13],那么高管權力是否會影響高管在企業(yè)決策中的風險承擔意愿呢?
 
代理理論的相關觀點指出,股東和高管面臨的風險大小以及承受風險的能力有著很大差異。股東通常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降低風險,而對高管來說,由于其財富和人力資本與其所在的企業(yè)密切相關,導致其分散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高管在決策中的風險規(guī)避意識更為強烈,且遠遠超出了股東的預期范圍(Jensen和Meckling,1976; Eisenhardt,1989)[14-15]。而且當高管擁有權力時,其在做決策以及制定相關制度時會盡可能地從自身利益出發(fā),結合風險規(guī)避假設,高管在決策時會表現(xiàn)出不愿意承擔風險的態(tài)度,不太可能選擇一些風險性行為。但是,Wiseman和Gomez-Mejia(1998)[16]以及Sanders和Hambrick(2007)[1]均指出,代理理論中的風險規(guī)避或者風險中性假設可能有所欠考慮,高管其實可能是一些風險偏好者。同樣,高管權力是公司治理中一個復雜的問題,我們需要結合多種學科、多種理論來對其展開研究,而不是僅僅用某一種理論來對其進行解釋,不同的學科和理論之間能夠相互補充和完善,這樣使我們能夠從多個視角和維度來理解高管權力的來源、內涵以及影響作用(李勝楠和牛建波,2014)[17]。已經有學者從管理學行動者理論、高階理論等視角對高管權力展開了研究,最近也有一些學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研究高管權力。社會心理學中的權力接近與抑制理論認為權力會激勵個體的風險承擔意愿,Anderson和Galinsky(2006)[13]的實驗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的研究顯示,與低權力的被試相比,具有較高權力的被試在獲得收益和避免風險的問題上表現(xiàn)得更加樂觀,更多的去關注收益,因而也更偏好追求風險。那么,高管權力是否也會激勵高管的風險承擔意愿呢?目前國內外從權力接近與抑制理論的角度考察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較為少見,僅Lewellyn和Muller-Kahle(2012)[18]從該視角出發(fā)分析了美國次級抵押貸款行業(yè)中CEO權力對風險承擔的影響。因此,本文從社會心理學的權力接近與抑制理論出發(fā),研究我國上市公司中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的影響。
 
此外,環(huán)境是企業(yè)生存與發(fā)展所依賴的重要條件,它也深深地影響和約束著企業(yè)的經營決策和戰(zhàn)略選擇(Govindarajan,1984)[19]。作為組織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特征,不確定性也已經成為組織研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關鍵的變量(Lewis和Harvey,2001)[20]。Cheng和Kesner(1997)[21]指出,高管在進行決策和制定戰(zhàn)略時也需要結合外部環(huán)境變化可能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并及時作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加之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競爭的加劇,環(huán)境不確定性成為我國企業(yè)在制定戰(zhàn)略決策時必須要考慮的關鍵環(huán)境特征,那么環(huán)境不確定性是否會影響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之間的關系呢?這同樣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诖?,本文又進一步研究了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之間關系的影響作用。
 
已有研究主要關注各種外在制度以及治理機制對風險承擔的影響(余明桂、李文貴和潘紅波,2013)[22],本文則從高管權力的視角為風險承擔提供了新的解釋,并且還考慮了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調節(jié)作用,豐富了風險承擔影響因素相關領域的研究。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有顯著影響,而風險承擔能夠促進企業(yè)業(yè)績的提升,研究結論為高管強權的積極作用提供了經驗證據(jù),也為公司治理的實踐操作提供了一些可借鑒的建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
 
1.權力的接近與抑制理論
 
心理學中很早就出現(xiàn)了“接近與回避”這一概念。Freud(1952)[23]最早用“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來解釋人們的接近與回避效應。接近效應是指當個體受到一些積極的刺激時,其會做出一些逐漸接近目標的行為和舉動;回避效應剛好相反,它是指如果個體被一些消極的事物刺激時,其會采取一些回避目標的舉動和措施(Keltner,Gruenfeld和Anderson,2003)[24]。Gray(1990)[25]采用了一個新的視角對人的接近與回避行為作了闡述,他結合著神經生理學學科提出了行為的接近與抑制系統(tǒng)。行為接近系統(tǒng)容易受一些與獎勵、成功、收獲相關的信息的刺激而被激活,從而使得個體更多體驗到一些積極情緒,如希望、快樂、興奮等。Keltner、Gruenfeld和Anderson(2003)[24]將此研究運用到權力的研究領域當中,提出了權力的接近與抑制效應,衍生出權力的接近與抑制理論,這一理論從多個方面解釋了權力的接近效應與抑制效應。一方面,當個體的權力變大時,其行為接近系統(tǒng)就會被激活。原因有二:一是當個體具有的權力比較大時,他所能接觸到的事物和資源就比較廣泛,自然而然就能更輕易的獲得一些社會方面的資源和物質方面的獎勵,可能會受到多個方面的贊賞和尊敬,也能更輕易的獲取一些獎賞;二是當個體具有的權力比較大時,他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具有掌控力與威懾力,更不容易受到其他人的阻擾,也會更順利的取得與獎勵相關的信息。另一方面,權力的降低則將激活個體的行為抑制系統(tǒng)。這主要是由于當個體具備的權力比較小時,其會受到更多的約束和制約,從而導致無法輕易獲得社會方面資源和物質方面的信息。因而,權力大的人更傾向于知覺到潛在的獎勵、成功、收獲信息,因此更容易表現(xiàn)出一些冒險行為(Anderson和Galinsky,2006)[13]。而權力小的人更傾向于知覺到潛在的懲罰、威脅、失敗信息,更多的去關注如何回避事物的消極后果(Keltner,Gruenfeld和Anderson,2003)[24]。相應的實驗研究也都證實了這一論點。Anderson和Berdahl(2002)[26]實驗研究得出權力較大的個體更傾向于感知到一些正面的積極的信息,諸如一些有關獎勵和升遷的信息;而對一些負面的消極的消息并不敏感,諸如將會受到排擠和孤立。此外,實驗中被賦予較大權力的個體通常會對獎勵等積極消息展示出更強的追求欲望,更喜歡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更愿意去采取一些趨向目標的行為舉動(Smith和Bargh,2008)[27]。而且,如果個體擁有的權力較小時,他在制定計劃以及采取行動時將不夠果斷,對機會的把控能力也會很弱;相反,當個體具備較大的權力時,他會在行動時表現(xiàn)得更加果敢,更能掌控機會。權力的差異還會影響到個體態(tài)度的選擇,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權力大的個體和權力小的個體同處在一個爭議比較大的環(huán)境里,權力大的個體能夠力排眾議,不受外部信息的影響,維持自己的觀點;權力小的個體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則恰恰相反,他們傾向考慮外部信息的權威性,進而會對自己的觀點比較不自信,導致放棄自己的意見,選擇隨波逐流(Gulnote,2008)[28]。
 
2.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的影響
 
由權力的接近與抑制理論可知,權力的變動會激活個體的行為接近系統(tǒng)或者行為抑制系統(tǒng),這兩個系統(tǒng)對個人的動機、情感和行動會產生顯著不同的影響,不同的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則會引發(fā)不同的行為和決策。提高權力會使得個體對自身做出的決策和選擇更加自信(See等,2011)[29],以及決策時更少的損失厭惡(Inesi,2010)[30],進而采取更加具有風險性的行動。
 
對于高管來說,當其在企業(yè)的權力較大時,他的接近系統(tǒng)就會被激發(fā),他在感知某些決定的風險程度時會出現(xiàn)認知上的偏差(Magee和Galinsky,2008)[31],這種偏差會造成高管在進行決策和判斷時更注重風險行為潛在的收益,而忽略風險行為帶來的不利后果,進而使其更可能采取大膽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決策,更愿意承擔風險,更傾向于選擇這些風險行為。而且,較高的權力也使他們更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決定企業(yè)的決策活動(Eisenhardt和Zbaracki,1992)[12],更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去承擔更多的風險。反之,當高管在企業(yè)的權力較小時,他的抑制系統(tǒng)就會被激發(fā),他在決策和判斷時會更加關注如何避免潛在的威脅和損失,采取大膽積極態(tài)度進行決策的可能性會降低,相對不愿意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其風險承擔意愿會降低。因此,根據(jù)上述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與高管權力較小相比,當高管權力較大的時候,其更愿意承擔風險
 
(二)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企業(yè)對外部環(huán)境有不同程度的依賴性(Pfeffer和Salancik,1978)[32],結合權變理論的觀點,公司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所處環(huán)境不可能一成不變,公司經營決策必須與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保持一定的適應性才能保證公司的良好運作,因而企業(yè)高管在戰(zhàn)略制定和經營決策時要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Li和Atuahene-Gima,2001)[33]。環(huán)境不確定性作為環(huán)境的最主要特征之一(Pérez,2010)[34],是企業(yè)與環(huán)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樣也深深地影響著高管的行為。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會使高管缺乏外部環(huán)境因素方面的信息,導致高管無法準確預測環(huán)境對決策過程的影響,較高的環(huán)境不確定性也會降低高管準確預測公司信息的能力(Baum、Caglayan和Ozkan,2006)[35]。而個體的行為接近系統(tǒng)需要一些積極的信息刺激方能被激活,這就導致較高的環(huán)境不確定性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管權力的提升對行為接近系統(tǒng)的激活作用,從而會有所削弱擁有較大權力高管的風險承擔意愿。因此,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的情況下,無論高管權力大小,其風險承擔意愿的差異可能并不明顯。此外,也有一些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當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高時,高管對投資機會和投資項目的評價也會變得更加艱難,因而高管在投資決策時會變得尤為慎重(Bloom、Bond和Reenen,2007)[36]。較高的環(huán)境不確定性意味著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的概率將會變大,因而公司會持有更多的現(xiàn)金以應對將來可能的支出(Almeida、Campello和Weisbach,2004)[37],這將會減少公司進行風險性投資的資金,高管投資風險項目的動機和可能性也會降低。同時,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好壞直接關乎高管的前途和財富,因而當企業(yè)環(huán)境不確定性增加時,企業(yè)投資失敗的可能會加大,會危害到高管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擁有權力大的高管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放棄一些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另外,環(huán)境不確定性也影響企業(yè)高管的戰(zhàn)略選擇。Tan和Litschert(1994)[38]發(fā)現(xiàn)管理者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時候會選擇一些保守的穩(wěn)健型戰(zhàn)略,在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程度明顯降低后,管理者會更愿意選擇一些冒險的激進型戰(zhàn)略(何錚、譚勁松和陸園園,2006)[39]。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當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高時,高管面臨的不能確定情況的變化程度和復雜程度將增大,獲得高質量的相關信息難度加大,無法準確判斷投資項目的好壞,因而理性的管理層會減少投資或延緩投資,不愿意選擇風險性投資行為。而且,當不確定性增加時,委托人會對代理人的權力施加更多的限制,因而高管進行決策時會變得小心謹慎,相對不愿意承擔風險,投資高風險高回報項目的意愿也會降低。反之,當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低時,各種不確定性條件降低,高管更能掌控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情況,高管決策時可能更加傾向于選擇那些高風險領域,而且,擁有較大權力的高管的行為接近系統(tǒng)更容易被激活,更愿意積極大膽地去決策,去選擇投資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承擔風險意愿更強。因而,根據(jù)以上分析,并結合假設1,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a: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低的情況下,與高管權力較小相比,當高管權力較大的時候,其風險承擔意愿會更強
 
假設2b: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情況下,高管權力的大小對風險承擔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三、實驗設計
 
(一)實驗總體設計和被試
 
1.實驗總體設計
 
本次實驗采取的是2×2的被試問實驗設計的方法,將參與實驗的所有被試分派到4個不同的實驗組,并在相同的任務背景下檢驗操控的兩個自變量對實驗被試做出判斷的影響。其中,2×2實驗設計的兩個自變量分別是:高管權力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管權力包括兩個水平:高管權力大和高管權力??;環(huán)境不確定性也包括兩個水平: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低。
 
2.實驗被試
 
Libby、Bloomfield和Nelson(2002)[40]指出要根據(jù)研究的目標和問題選擇相應的實驗被試,并且被試要具備實驗任務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和工作經驗。因而選擇被試時要綜合考慮被試的學歷背景、專業(yè)能力、工作經歷等多方面因素,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實驗結果的嚴謹性。由于本文以企業(yè)中的高管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的風險承擔意愿,因此在實驗中我們借鑒白建軍和李秉祥(2012)[41]的做法,選擇某綜合性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學員作為被試。這些學員普遍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而且心智成熟,綜合素質非常高,對企業(yè)的決策過程也非常了解,因而能夠更好的理解實驗任務并做出理智的選擇。此外,這些學生有些就是高管人員,即使不是也基本具備高管的特征以及素質,所以本文選擇的被試是合適恰當?shù)?。本文共選擇了102名學生作為實驗被試,他們的平均年齡是36.19歲,其中59名實驗參與者為男性,占總體實驗被試的57.84%;43名實驗被試為女性,占總體實驗被試的42.16%。有管理經驗的實驗被試比例為72.55%,實驗被試平均的工作經驗為13.85年,平均學習過6.27門的財務和會計課程。
 
(二)實驗任務和過程
 
1.實驗任務
 
本實驗研究的目的是檢驗高管權力的大小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高低對風險承擔的影響,需要被試根據(jù)所給的信息進行決策以實現(xiàn)研究目標。在實驗中,實驗任務要求被試充當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我們在實驗材料中提供給被試一家電器行業(yè)的上市公司(以下稱為瑞揚公司)的經營情況,在這里我們告知被試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電器行業(yè)的公司,主要從事電器的制造和銷售業(yè)務。選擇電器行業(yè)主要是因為人們對電器行業(yè)相對比較熟悉,這樣可以排除由于被試對該行業(yè)的不了解或不熟悉而導致判斷偏差,確保實驗具備較高的外部效度。接著,由于管理者在企業(yè)中進行決策時需要一些財務信息,因而為了給實驗被試創(chuàng)造一個與現(xiàn)實生活中非常相近的決策背景,我們還在實驗材料中給被試提供瑞揚公司最近三年簡要的財務報表與一些主要的財務指標,并且提供給四組被試的信息都是一樣的。然后,我們在每個實驗中給實驗被試提供關于高管權力的信息以及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信息,也就是本研究所要操縱的自變量,并要求實驗被試做出風險承擔意愿的選擇,其中被試對決策態(tài)度的選擇反映出其對風險的偏好,被試決策時對投資項目的選擇反映出其面對風險時的行為。
 
2.實驗過程
 
本次實驗是在某綜合性大學EMBA的課堂上進行的。首先,我們將4組實驗材料隨機發(fā)放給實驗被試,并告知被試將扮演瑞揚公司的總經理,然后向實驗被試介紹實驗的基本要求,要求被試認真閱讀實驗材料,并按順序回答問題,同時要求被試獨立完成實驗,不能與他人互相討論,而且不能修改已做出的答案。在被試完成這些題目之后,我們即刻收回他們手中的實驗材料。
 
本次實驗使用的材料包括瑞揚公司的基本情況,還包含實驗操控的高管權力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相關信息以及一些需要被試回答的關于風險承擔的問題以及其他相關問題,在材料的最后是人口統(tǒng)計信息。首先,我們給被試提供瑞揚公司的基本情況,包括瑞揚公司的經營情況、最近三年的簡要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一些主要的財務指標。接著在材料中介紹了瑞揚公司董事會以及管理層的簡要情況以及市場競爭格局和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的相關信息。其中介紹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簡要情況時,我們操控了總經理權力的大小,不同實驗組提供的有關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的信息有所差異,主要差別在于總經理是否由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是否持股、總經理學歷的高低以及任職時間的長短。而在有關行業(yè)競爭格局以及市場發(fā)展趨勢的介紹中,我們操控了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高低,因而不同實驗組的被試被告知的有關行業(yè)競爭格局和市場發(fā)展趨勢的情況也不一樣,主要差別在于產品更新速度的快慢、企業(yè)是否能夠準確把握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市場上競爭激烈程度以及競爭者行為是否多樣。
 
在閱讀完上述關于瑞揚公司的基本信息后,被試還需要回答一些與風險承擔意愿相關的問題,其中包括關于決策態(tài)度和決策選擇的因變量問題,還有一些有關操控性檢驗和附加分析的問題。實驗材料的最后還要求被試如實填寫其自身的人口統(tǒng)計信息。
 
(三)實驗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
 
1.自變量
 
(1)高管權力
 
假設1主要研究的是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意愿的影響,因而需要對高管權力的大小進行恰當?shù)牟倏?。我們從結構權力、所有權權力、聲譽權力和專家權力四個維度來衡量高管權力,結合我國企業(yè)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實驗中從總經理是否由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是否在本公司持股、總經理的學歷情況以及總經理任職時間的長短四個方面來操控總經理權力的大小。其中,在總經理權力大的實驗組,被試被告知“董事長同時兼任總經理;公司的總經理和兩名董事持有本公司一定量的股份;總經理和另外兩名獨立董事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他董事、管理層人員均是本科學歷;該公司總經理多年來一直在瑞揚公司工作,并于五年前開始擔任本公司總經理”。而在總經理權力小的實驗組,被試被告知“董事長并沒有兼任總經理;只有公司的董事長和兩名董事持有本公司股份,包括總經理在內的其他董事、管理層人員并沒有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兩名副總經理和另外兩名獨立董事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他董事、管理層人員均是本科學歷;該總經理之前一直在其他公司任職,去年剛擔任瑞揚公司總經理一職”。
 
(2)環(huán)境不確定性
 
假設2a和假設2b主要研究的是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關系的影響,因而我們在實驗中需要對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高低進行恰當?shù)牟倏亍N覀儚沫h(huán)境的動態(tài)性和敵對性兩個維度來衡量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并借鑒Miller和Friesen(1983)[42]關于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量表,從產品更新速度的快慢、企業(yè)是否能夠準確把握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市場上競爭激烈程度以及競爭者行為是否多樣來操控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高低。具體來說,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的實驗組,被試被告知“產品更新?lián)Q代速度較快;企業(yè)不能準確把握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一些原產業(yè)鏈上下游的企業(yè)開始擠入市場,越來越多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沖擊電器行業(yè);市場上涌現(xiàn)出多樣化的商業(yè)模式”。而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低的實驗組,被試被告知“一種新產品的出現(xiàn)往往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引導市場潮流;而且企業(yè)能夠準確把握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雖然一些原產業(yè)鏈上下游的企業(yè)以及越來越多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進軍電器市場,但整體來看原來的市場格局并沒有發(fā)生太大改變;新的商業(yè)模式趨于成型和統(tǒng)一”。
 
2.因變量
 
根據(jù)研究目的和對象,我們在實驗中主要借鑒Covin和Slevin(1989)[43]對風險承擔的衡量指標,用高管決策時的態(tài)度以及高管決策時對投資項目的選擇兩個指標來測度高管的風險承擔意愿。
 
(1)高管決策時的態(tài)度
 
高管在決策時所采取的態(tài)度能夠反映高管的風險承擔意愿,因此我們設計了有關高管在決策時態(tài)度的問題來評價高管權力對高管風險承擔意愿的影響。我們在實驗中詢問被試“作為瑞揚公司的總經理,您有多大可能會采取大膽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決策?”,并要求被試在11分量表中打分,0代表不可能,10代表非常可能。
 
(2)高管決策時對投資項目的選擇
 
高管風險承擔意愿決定了高管在決策時是否愿意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因而我們還進一步設計了有關高管投資項目選擇的問題來評價高管權力對高管風險承擔意愿的影響,我們在實驗中詢問被試“作為瑞揚公司的總經理,您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投資開發(fā)高風險、高回報的新產品?”,同樣要求被試在11分量表中打分,0代表不愿意,10代表非常愿意。
 
四、實驗結果及分析
 
(一)隨機化檢查
 
根據(jù)實驗設計,本文的研究共有4個實驗組,分別為高管權力大與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組、高管權力大與環(huán)境不確定性低組、高管權力小與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組、高管權力小與環(huán)境不確定性低組。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對102名被試進行了隨機化分組,每名被試分到不同實驗組的概率都是相同的。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我們還用SPSS和STATA軟件對被試的個人信息(性別、年齡、所學的課程數(shù)量、工作年限以及是否有管理經驗)進行了隨機化檢查,確保四個實驗組被試的上述信息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我們對不同的信息使用了不同的檢驗方法,對于性別以及是否有管理經驗等分類型信息,我們采用卡方檢驗進行隨機化檢驗,統(tǒng)計結果顯示我們從性別上和管理經驗上對被試實現(xiàn)了隨機分配;對數(shù)值型變量,比如年齡、學習過的財務和會計課程數(shù)量以及工作年限等信息,我們采用方差分析進行隨機化檢驗,結果表明我們在這幾個因素上也對被試實現(xiàn)了隨機化分組。
 
(二)操控檢驗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操控了高管權力的大小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高低這兩個自變量。同樣,為了檢驗是否成功實現(xiàn)了對高管權力大小以及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低的操控,我們在實驗材料中針對高管權力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分別設計了一個問題來考察被試對高管權力的大小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高低的感知情況,根據(jù)實驗被試的回答,檢驗被試是否真正理解實驗操控的自變量。
 
1.高管權力的操控檢驗
 
我們首先檢驗了被試是否感知到不同實驗組高管權力大小的差異,在實驗材料里我們詢問被試“您認為在決策時您所擁有的權力大小如何?”,要求被試在11分量表中做出評價(0表示非常小,10表示非常大)。根據(jù)表1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高管權力較大組的均值是7.21,在高管權力較小組的均值是4.04,而且由表2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可知,兩組均值存在顯著差異(t=12.796,p=0.000),說明實現(xiàn)了對高管權力的操控。
 
2.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操控檢驗
 
為了檢驗不同實驗組的被試在實驗過程中是否準確感知了環(huán)境不確定性,我們同樣要求被試在11分量表中評價“您認為本行業(yè)競爭格局以及市場發(fā)展趨勢的不確定性如何?”(0表示確定,10表示非常不確定)。表3顯示了不同實驗組被試感知的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的均值,環(huán)境不確定性高一組的均值為6.86,環(huán)境不確定性低一組的均值為3.92。通過表4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可得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t=13.689,P=0.000),因而本文成功操控了環(huán)境不確定性。
 
(三)假設檢驗
 
1.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的影響
 
(1)高管權力對高管決策時態(tài)度的影響
 
從表5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當高管權力較大時,高管采取大膽積極態(tài)度進行決策的可能性均值是6.71;而當高管權力較小時,高管采取大膽積極態(tài)度進行決策的可能性均值是5.82。根據(jù)表6的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當高管權力大時其采取大膽積極態(tài)度進行決策的可能性均值顯著高于高管權力小時的水平(F=19.204,p=0.000)。因此,與高管權力較小相比,當高管權力較大時,高管更愿意采取大膽積極地態(tài)度進行決策,從而證實了我們的研究假設H1。
 
(2)高管權力對高管決策時投資項目選擇的影響
 
由表7關于高管投資項目選擇的統(tǒng)計結果可知,當高管權力較大時,高管愿意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新產品的程度均值是6.04;而當高管權力較小時,高管愿意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新產品的程度均值是5.24??梢?,在高管權力大小不同的情況下,高管愿意投資高風險、高回報新產品程度的數(shù)值存在著一定差距。另外,根據(jù)表8的方差分析結果可得,在高管權力大小不同的情況下,高管愿意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新產品的程度存在顯著差異(F=13.414,p=0.000)。因而,我們再次驗證了假設H1。
 
通過上述兩個方差分析,我們可知在決策過程中,高管權力的大小影響著高管的決策態(tài)度以及投資項目的選擇。因此,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有著顯著影響效應。
 
2.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
 
(1)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高管權力與高管決策態(tài)度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
 
從表9統(tǒng)計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低的情況下,當高管權力大時高管采取大膽積極態(tài)度進行決策的可能性均值顯著高于高管權力小時的水平(F=23.495,p=0.000),這樣假設H2a得到了支持;然而,在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情況下,無論高管權力大小,其采取大膽積極態(tài)度進行決策的可能性均值不存在顯著差異(F=1.603,p=0.212),驗證了假設H2b。由此可見,環(huán)境不確定性調節(jié)了高管權力對高管決策態(tài)度的影響。
 
(2)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高管權力與高管投資項目選擇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
 
由表10關于高管權力的簡單主效應分析結果易知,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低的情況下,當高管權力大時高管愿意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新產品的可能性顯著高于高管權力小時的水平(F=20.641,p=0.000),這同樣證實了假設H2a;然而,在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情況下,無論高管權力大小,其愿意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新產品的可能性均值不存在顯著差異(F=0.840,p=0.364),這也驗證了假設H2b。因此,環(huán)境不確定性調節(jié)了高管權力對高管投資項目選擇的影響。
 
通過上述兩個方差分析,我們可知在決策過程中,環(huán)境不確定性調節(jié)了高管權力對高管決策態(tài)度以及投資項目選擇的影響。因而,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之間的關系有著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
 
(四)附加分析
 
為了排除一些額外變量對本文實驗結果的其他解釋,我們還對一些可能會對實驗結論產生影響的因素,例如被試在實驗中做判斷和決策時的自信心水平、被試對企業(yè)目前財務狀況的評價以及被試感知的高管權力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決策的影響程度等進行了附加分析。
 
首先,為了檢驗我們在實驗中對高管權力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這兩個自變量的操控是否會對被試做決策時的自信心水平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他們的判斷和選擇,本文在實驗材料中設計了一個問題“對上述兩題作選擇時,您的自信心水平如何?”。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四個實驗組的被試的自信心水平的平均值較為相近,且不存在明顯差異。此外,為了深入探究被試的自信心水平是否會對其做出的決策和判斷產生影響,我們將被試的自信心水平作為協(xié)變量,加入到模型中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被試的自信心水平沒有改變本文的實驗結果,高管權力的主效應仍然顯著,高管權力和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交互效應同樣是顯著的,排除了被試自信心水平對本文結果的解釋。
 
其次,為了排除被試對公司目前財務狀況的評價這一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我們在實驗中詢問被試“您認為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如何?”,并要求被試在11分量表中作答,0表示“不好”,10表示“非常好”。并將被試的評價情況作為協(xié)變量,做了方差分析檢驗。我們發(fā)現(xiàn)被試對公司財務狀況的評價也沒有改變本文的實驗結果,高管權力的主效應仍然顯著,交互相應也同樣顯著,因而排除了這一因素對研究結論的影響。
 
最后,為了考察被試關于自變量對決策影響程度的感知情況,我們在實驗中要求被試對以下兩個問題做出回答,第一個問題是“在決策時,您認為您的權力對您有多大影響?”,第二個問題是“在決策時,您對行業(yè)競爭格局和市場發(fā)展趨勢的關注程度如何?”,并要求被試在11分量表中做出回答。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被試認為權力對其決策的影響較大,且不同實驗組之間對權力影響程度的感知不存在顯著差異。同樣,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在決策時比較關注外部環(huán)境的情況,而且不同實驗組被試對環(huán)境關注程度的差異并不顯著。
 
五、結論
 
本文運用社會心理學中的權力接近與抑制理論,分析了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的影響以及環(huán)境不確定性對高管權利與風險承擔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采用行為實驗研究的方法對假設進行了檢驗,為高管權力以及外部環(huán)境對風險承擔影響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經驗證據(jù)。本文的實驗結果表明,與高管權力較小相比,當高管權力較大的時候,高管更可能采取大膽積極的決策態(tài)度,更愿意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更愿意承擔風險。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不確定性會調節(jié)高管權力與風險承擔之間的關系。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低的情況下,與高管權力較小相比,當高管權力較大的時候,高管采取大膽積極的決策態(tài)度的可能性會更高,愿意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的程度會更大,風險承擔意愿會更強;而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情況下,高管權力的大小對風險承擔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本文的研究結論從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視角驗證了高管權力對風險承擔的影響,為以后公司治理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同時,本文的結論也為企業(yè)如何更好地進行公司治理、高管如何更好地進行判斷和決策提供了建議。
 
參考文獻:
 
[1]Sanders W.G.,Hambrick D.C..Swinging for the Effects:The Effects of CEO Stock Options on Company Risk Taking 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1055-1078.
 
[2]Nakano M.,Nguyen P..Board Size and Corporate Risk Taking:Further Evidence from Japan[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2,(4):369-387.
 
[3]John K.,Litov L.,Yeung B..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4):1679-1728.
 
[4]Low A..Managerial Risk-taking Behavior and Equity-based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3):470-490.
 
[5]Acemoglu D.,Zilibotti F..Was Prometheus Unbound by Chance? Risk,Diversification,and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4):709-751.
 
[6]Fogel K.,Morck R.,Yeung B..Big Business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1):83-108.
 
[7]Boubakri N.,Cosset J.C.,Saffar W..The Role of State and Foreign Owners in Corporate Risk-taking:Evidence from Privatiz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3):641-658.
 
[8]李文貴,余明桂.所有權性質、市場化進程與企業(yè)風險承擔[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12):115-127.
 
[9]陳仕華,盧昌崇.企業(yè)間高管聯(lián)結與并購溢價決策[J].管理世界,2013,(5):144-156.
 
[10]姜付秀,伊志宏,蘇飛,黃磊.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yè)過度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11]Li J.T.,Tang Y..CEO Hubris and Finn Risk Taking in China: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0,(1):45-58.
 
[12]Eisenhardt K.M.,Zbaracki M.J..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17-37.
 
[13]Anderson C.,Galinsky A.D..Power,Optimism,and Risk-taking[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6,(36):511-536.
 
[14]Jensen M.C.,Meckling 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b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4):305-360.
 
[15]Eisenhardt K.M..Agency Theory:An Assessment and Review[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57-74.
 
[16]Wiseman R.M.,Gomez-Mejia L.R..A Behabioral Agency Model of Managerial Risk Taking[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1):133-153.
 
[17]李勝楠,牛建波.高管權力研究的述評與基本框架構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4,(7):3-13.
 
[18]Lewellyn K.B.,Muller-Kahle M.I..CEO Power and Risk-taking:Evidence from the Subprime Lending Industry[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2,(3),289-307.
 
[19]Govindarajan V.J..Appropriateness of Accounting Data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s An Intervening Variabl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4,(2):125-135.
 
[20]Lewis G.J.,Harvey B..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The Extension of Miller's Scal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1,(2):201-233.
 
[21]Cheng J.L.C.,Kesner I.F..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hifts:The Impact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attern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7,(1):1-18.
 
[22]余明桂,李文貴,潘紅波.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yè)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3,(1):149-163.
 
[23]Freud S..The Dynamics of Transference[J].Revue Francaise De Psychanalyse,1952,(16):170-177.
 
[24]Keltner D.,Gruenfeld D.H.,Anderson C..Power,Approach,and Inhi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2003,(2):265-284.
 
[25]Gray J.A..Brain Systems that Mediate both Emotion and Cognition[J].Cognition and Emotion,1990,(4):269-288.
 
[26]Anderson C.,Berdahl J.L..The Experience of Power: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ower on Approach and Inhibition Tendenci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6):1362-1377.
 
[27]Smith P.K.,Bargh J.A..Nonconscious Effects of Power on Basic Approach and Avoidance Tendencies[J].Social Cognition,2008,(1):1-24.
 
[28]Guinote A..Power and Affordances:When the Situation Has More Power over Powerful than Powerless Individual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8,(2):237-252.
 
[29]See K.E.,Morrison E.W.,Rothman N.B.,Soll J.B..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Power on Confidence,Advice Taking,and Accuracy[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1,(2):272-285.
 
[30]Inesi M.E..Power and Loss Aversion[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0,(1):58-69.
 
[31]Magee J.C.,Galinsky A.D..Social Hierarchy:The Self Reinforcing Nature of Power and Status[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08,(1):351-398.
 
[32]Pfeffer J.,Salancik G.R..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New York:Harperand Row,1978.
 
[33]Li H.Y.,Atuabene-Gima K..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in China[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6):1123-1134.
 
[34]Pérez V.F..The "Flexibility" of Social Networks in Uncertain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Environment,2010,(3):292-307.
 
[35]Baum C.,Caglayan M.,Ozkan N..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on Non-financial Firms' Demand for Liquidity[J].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4):289-304.
 
[36]Bloom N.,Bond S.,Reenen J.V..Uncertainty and Investment Dynamics[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2007,(2):391-415.
 
[37]Almeida H.,Campello M.,Weisbach M.S..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J].Journal of Finance,2004,(4):1777-1804.
 
[38]Tan J.J.,Litschert R.J..Environment-strategy Relationship and It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hi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1-20.
 
[39]何錚,譚勁松,陸園園.組織環(huán)境與組織戰(zhàn)略關系的文獻綜述及最新研究動態(tài)[J].管理世界,2006,(11):144-151.
 
[40]Libby R.,Bloomfield R.,Nelson M.W..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Financial Accoun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2,(8):775-810.
 
[41]白建軍,李秉祥.貨幣薪酬結構對經理管理防御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10):88-103.
 
[42]Miller D.,Friesen P.H..Strategic Making and Environment:The Third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3,(3):221-235.